近年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我区把实施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基本任务,扎实予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薄弱村从原来的88个减少到2015年的44个,率先消除了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家庭,各项指标处于全市前列。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营造扶贫帮困发展氛围
为切实加强对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的领导,我区成立了欠发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办,并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欠发达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实施意见》(县委办〔2008〕69号)及相关的配套文件,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列入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机关部门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成立相应组织,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对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以促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区机关各部门立足自身职能,结合“联村促发展”,积极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区级领导带头结对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贫困家庭,帮扶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扶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机关部门干部,从各自实际出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从上到下,营造齐抓共管、合力共赢的良好氛围。
(二)多管齐下,帮扶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
为切实提高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实力,从根本上增强经济薄弱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区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原则,创新思路,讲究方法,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
1、鼓励发展物业经济。一是经济薄弱村异地集中建造物业,区财政给予350元/平方米的补助,镇(街道、开发区)匹配300元/平方米。从2008年开始,我区启动实施异地集中建设物业,到目前为止,平水、王坛、稽东、兰亭、夏履、福全等6个镇32个村实施物业建设项目,合计建筑面积61993平方,区财政补助1805.9万元。平均每年为每个村级集体增收7万元左右。二是经济薄弱村异地集中购置物业,区财政给予80%的补助,每村最高补助75万元。全区村级异地购置物业自2009年开始实施,截止目前,共涉及稽东、王坛、平水、夏履4个镇41个村,购置总面积为30334.63平方米,投资总额为4382.73万元,其中区财政补助2222.2万元。购置物业平均每年为这些经济薄弱村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对异地集中建设物业给予贴息扶持。对利用贷款建设物业用房的,其当年所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贴息扶持,最高补助5万元。全区累计为34个经济薄弱村贴息108.5万元。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一是对经济薄弱村利用各类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当年新增村集体经常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给予增收项目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二是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达标、非生产性支出控制合理的经济薄弱村,经常性收入经核实,予以补足到20万元(经常性收入增速低于10%或再次返贫的村不列入补助对象)。三是对年经常性收入低于2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补助3万元,保障村村组织正常运行。
3、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我区对经济薄弱村实施安装路灯、道路硬化、建设村内停车场、自来水改造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经立项并验收通过,总投入额在10万元以上的,给予90%补助,最高补助70万元。对当年新建水冲式公厕,经立项并验收通过的,属经济薄弱村的给予每只补助4万元(非经济薄弱村每只补助2万元)。仅2008年以来,累计为经济薄弱村立项达100余个,区财政总补助达2956.3万元,大大提升了经济薄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4、开展全方位结对帮扶。一是每位区领导联系1个薄弱村,区财政为其提供10万元帮扶经费;二是3个经济强镇结对3个山区镇,每年提供不少于100万元帮扶资金;三是每个经济薄弱村都有1-2个区级机关部门结对,每个部门每年原则上提供不少于10万元的帮扶资金;四是鼓励区80强、80优企业与经济薄弱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5、实施南部山区倾斜政策。2015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南部山区发展扶持力度的若干意见》(区委〔2015〕2号)。《意见明确》:一是建立山区生态保护补偿基金。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南部三镇生态保护补偿基金,并按年增长5%。二是加大山区耕地保护补偿力度。自2015年起,将原绍县政发〔2011〕21号文件规定的2011年至2020年每年拨付三镇的基本农田代保补偿金1618.26万元转为耕地保护补偿基金,每年由区财政拨付到镇,主要用于基本农田管护质量提升、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民生事业提升等。三是扶持山区产业转型发展。2015年到2017年,每年每镇安排50万元,主要用于三镇发展适宜山区环境,对环境无影响、有促进的基地项目。四是支持山区改善公建设施。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保障山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自2015年起,区财政对山区三镇小交通项目(含病危桥梁修复改造项目)按照中标建安费的80%进行补助等等。
(三)千方百计,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
1、开展低收入农户排查。2013年,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区通过成立组织、广泛宣传、周密部署、深入调查、审查公示等环节,全面完成了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的调查和认定工作,并建立了新一轮低收入农户的电子档案。经调查,全区最终认定家庭人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12225户、30229人,扶贫重点村村数为12个。通过调查掌握了低收入农户分布、技能等情况,摸清了低收入农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为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农户和扶贫重点村的扶持奠定了基础。
2、实施结对帮扶。一是实行干部结对。原则上全区机关干部都要联系一户低收入农户,做到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全区每年有800余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帮助其脱贫增收。二是健全帮扶机制。实行了“一户一策一干部”的结对联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农户相关情况,及时发现因病、因事故致贫等情况,及时帮助救助,做到帮扶常态化,制度化。结对帮扶的内容包括捐赠钱物、提供致富信息、赠送生产资料、帮助寻找致富路子和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等。截止目前,区、镇、村三级干部向低收入农户提供慰问金累计达1300余万元。
3、促进就业增收。一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镇化等多种途径,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二是镇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给本地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和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员,促进困难家庭脱贫增收。
4、开展技能培训。为全面提升低收入农户劳动技能,为低收入农户就业创业提供人才保障,我区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转移就业技术、来料加工技术等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民劳动技能,促进低收入农户就业。2010年至今,累计培训低收入农户10976人次。
5、实施金融支持。实行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政策,对低收入农户发放丰收爱心卡。对低收入农户的小额贷款,区财政给予60%的贴息扶持。目前,全区已为1.1万户低收入农户发放丰收爱心卡,发放贷款1800多万元。
6、实行社保救助。对贫困家庭、低收入农户按政策纳入低保。根据农村低保570元/月、城镇低保630元/月的标准,目前,全区纳入低保家庭4127户,人口6477人。
(四)强化考核,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为更好地推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我区建立了多个层面的考核机制,将开展项目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低收入农户脱贫增收,作为镇(街道、开发区)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先创优的重要依据;将“联系经济薄弱村,共建美丽乡村”作为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组成部分,年终先由各联系村根据联系部门(单位)联系工作情况,提供相应的材料,经所在镇(街道、开发区)审核后,报区农村新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然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考核组分别对联系部门(单位)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区直机关党工委。从而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使各镇(街道、开发区)和区机关部门指导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确保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基数还很大。到2014年止,我区还有44个经济薄弱村(不包括财政转移支付补足收入)和12225户低收入农户,从数量上看,工作任务还十分重,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是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依然艰难。客观上,这些经济薄弱村极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增收缺乏可利用的资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力缺失,且素质不高,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缺乏。主观上,这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不同程度地存在闯劲不足,有的甚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
三是帮扶机制还有一定的缺陷。由于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都是动态形成的,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对于一些因病、因事故失去劳动能力而致贫的农户,个别镇街、村(居)不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求助。一些因重大工程及拆迁等原因,导致物业收入减少,经常性收入再次处于20万元以下的村,如何进行合理的赔偿及政策的享受,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为扎实推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我区将在以下三方面作进一步努力。
1、围绕经济薄弱村增强实力,进一步促进物业经济发展。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培育优势产业、完善管理制度等举措促进村级集体物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选择山区部分经济薄弱村出资组建市场物业管理公司,建设或购买农贸市场或其他专业市场营业用房,实行市场化运作,争取全区所有村经常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基本消灭经济薄弱村。
2、围绕低收入农户增收,进一步鼓励农户创业就业。通过农民培训,加快发展农民、带动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步伐,促进农户就业;进一步鼓励农民、农村青年创业,在推进各项鼓励创业政策措施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各种创业财政补助。
3、围绕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帮扶实效。建立低收入农户定期排查制度,对新产生的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及时求助,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强化帮扶考核机制,明确帮扶重点,逐步推进各个帮扶项目;不断创新结对帮扶思路,着眼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长远发展,多发展内生型项目,实现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主任、各位副主任,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是我区农村工作的核心内容,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我们定以这次主任会议为契机,根据主任们提出的建议意见,进一步加大力度,扎实推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各项任务,促进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致富,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