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寿 李宝江
县人大代表、绍兴县钱清镇梅东村党委书记,在村书记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奋斗,奋发图强,把一个名声在外的“烂东坂”村建设成为省级文明村和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他也先后被评为省为民好书记、县劳动模范、市优秀党员。
发展经济致富篇
1985年初,孔永华已是小名气的建筑包头。当时镇党委领导找谈话,要他回去担任东坂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亲朋好友都劝他:你已经在外面闯出了一片天地,回去的话,只能是吃苦头。说句心里话,当时他真的不愿去当这个书记,他知道当时东坂村是远近闻名的“烂东坂”,不仅村级经济几乎为零,而且百姓人心涣散,全村是乱烘烘一团糟。在领导多次谈心下,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挑起了这副担子。
他对村干部说,要么不做村干部,做了村干部就要做出样子来,带领全村老百姓过上富裕文明的生活。
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能尽快好起来,一上任他首先想到的是兴办村集体企业。1986年,村里打算办一家纺织企业,但村里一无资金,二无人才。他瞒着家人,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当建筑包头赚来的10万元钱拿了出来。为了节约基建工程款,还亲自操起泥刀砌墙头、浇地面,两个月下来,他和村班子成员一起天天泡在工地上。没有机器,他通过个人关系,从镇属企业低价买来了12台GA615织布机;没有原料,他到华清轻纺原料公司去借来了5吨涤纶丝;没有技术人才,他又从镇属企业中去借来了1名供销员和1名机修工。就这样到年底,村里第一次响起了织布声,东坂村有了第一家纺织厂。紧接着,村里先后办起了驼绒厂、皮鞋厂、油脂厂等企业。特别是该村的利康食品公司,日前已发展为市县闻名的农业龙头企业,分公司遍布四川眉山、湖北仙桃、江苏淮安等地。
1994年,随着绍兴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329国道北复线开通了,西小江大桥通车了,东坂村村前有了一条国道公路。孔永华瞄准了东坂村发展的一次大好机遇,就和村干部商量,把村里通过几年奋斗积累下来的30多万元资金。在329国道北复线旁边建起了村里第一个三产企业——华荣大酒店和一批商业用房。没想到酒店的生意日益红火,商业用房竟然供不应求。几乎是在同时,一河之隔的中国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开始迅速崛起,一大批经营者的涤纶丝仓库开始告急,他和班子成员再一次迅速抓住了这个发展的机遇,兴办仓储业。他们想尽办法从银行贷来了100万元资金,开始建造仓库,一时间,东坂村一个个仓库拔地而起,马上又被轻纺原料市场的经营者租用了。通过几年的努力,村里共建造了近一万平方米的仓库和营业房,村级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8年,县政府出台政策,集体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少集体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同时个私企业也开始快速发展,面对这样的形势,他组织村“两委会”同志赴温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回来后,他们马上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和部分村民代表会议,分析发展形势,部署进一步发展措施。就这样,村里又掀起了一股引进个私企业的热潮,他们一方面采取土地租用的形式鼓励个私企业来村里办厂发展,另一方面又建造标准厂房为一些个私企业提供厂房,创造一切条件方便个私业主。到目前为止,全村大大小小的企业达100多家。
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2.76亿元,人均收入达14276元。梅东村荣获绍兴市奔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精神文明建设篇
孔永华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精神文明。他深知,要改变农村面貌,自身必须公正廉明,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记得孔永华刚上任不久,一个亲戚来到他家,要求给安排一块风水较好的房屋基地,而且说,土地相关问题自己已经同当地农民商量好了。孔永华听后婉转地说,你的心情我理解,我当书记,理应给你安排较好的地方;但我刚做书记,如果这样做,以后工作就难开展,更何况现在村里又这么乱,我看还是和其他老百姓一视同仁,希望你能够理解我的苦衷。最后,他没有满足这位亲戚的要求,虽然他得罪了那位亲戚,但广大村民看到了他的“公正”。
1996年,村里开始开展清房工作,在清房中,原村老书记的住房超出了批文的面积,一时难拆,使工作陷入僵局。面对这个情况,孔永华多次上门做老书记一家的思想工作,虽然老书记的思想通了,但其家人还是提出这样那样的条件,总是拖着不拆。最后孔永华召开村两套班子成员会议,下决心强制拆除了老书记家少批多建的房子,使全村的清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孔永华十分注重发挥村两委会集体作用,做到有事大家商量,有问题摆到桌上来讨论,办事尽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他经常到群众中去走访,做到四种人必访:一是老干部家必访,二是穷困户家必访,三是个体老板家必访,四是破脚骨家必访,蹲下身来,虚心听取他们对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2002年1月8日晚上, 村党总支组织召开了农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民情恳谈会,全国“三个代表”学教办领导、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以及省市县主要领导都应邀参加,村民代表在会上对村党总支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会场气氛十分和谐,干群关系非常融洽,得到了与会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村级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日益富裕的过程中,孔永华想,老百姓“口袋”富了,“脑袋”也要同时富。
从1996年开始,孔永华带领村两委会同志集中精力改变村庄脏、乱、差的面貌。在几年时间里,先后拆除旧房、猪舍180间,消灭露天粪坑160只,清理河道淤泥1.6万方,建造公厕12只,建造垃圾房25间,建造农民附房170间,建造村内桥梁6座,新砌河坎5000米,硬化道路1.5万平方米,宽阔的水泥路通到每户村民家门口。建造花坛120个,种植绿化1.9万平方米。
2001年5月,村里投资160多万元,建造了绍兴县第一个村级文化中心,室内图书馆、阅览室、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器乐室、健身房、歌舞厅、老年活动室、农民夜校教室、多功能会场等设备齐全;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农民休闲公园等也相应建立。每天晚上,村民们来到文化中心看书、下棋、打球、拉琴、跳舞等,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村民们自发组织了腰鼓队、篮球队、说唱队、民乐队、书画社等文化团体。这些文化团体还积极组织各种竞赛和演出,腰鼓队还被邀到绍兴市区的城市广场进行了表演。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干,而且遏制了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营造了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村民素质也得到了较快提高。
村民住房实行统一规划,到2008年已建梅湖花苑、华荣小区、东坂花园三个村民别墅区,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了灯明、路平、水清、地绿、屋新的新面貌。今年3月,全镇首个四幢17层的新湖公寓已破土动工……
执行代表职务篇
当选县人大代表后,孔永华的工作更忙了,但他总是乐呵呵地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是人民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我必须为人民排忧解难,才对得起人民,就算是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
钱清镇的“大钱门”建设,需要征用梅东村100多亩土地,个别同志有点舍不得这“寸金地”,觉得吃亏。孔永华从大局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通了个别同志的思想工作。同时由于西小江大桥的开通,公路与村道交叉处的隐患明显增多。孔永华就向交警部门提出了“要求在交叉路口装红绿灯与设人行道等设施”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交警部门的重视。如今三个交叉口都已装好红绿灯、人行道、减速带等安全设施,为村民、个私业主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他不辞劳苦,走街穿巷,听民情,察民意,把群众呼声较高、反映强烈的意见和建议提交人代会,由人代会督促政府部门尽力解决。
在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与魏中华、俞雅文、徐阿毅、金芬娟等县人大代表一起,提出了《关于要求进一步深化当前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第1号建议、《关于要求对东小江运河进行整治》的第014号建议、《关于要求调整热价》的第033号建议、《要求建设外来务工人员集中住宅》的37号建议和《关于要求解决幼儿园园长法人资格及幼儿老师编制》的第38号建议。现在,每条建议都得到相关部门的答复,有的问题还得到妥善处理,如在各级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人口较为密集的钱清镇钱梅村建起了外来人口公寓,解决和改善了一大批外来务工者的居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