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巍 顾晓萍
作为一位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他身上有着绍兴普通农民的纯朴、勤劳与善良;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他的心中更时刻装着老百姓的利益,为百姓说话,为百姓谋利。
他,就是绍兴县人大代表,县第九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柏兴。
创新创业的领头雁
陈柏兴,年近60岁,上世纪70年代初当兵,参加过援助老挝工程建设,1977年复员回乡。随后,进入绍兴县第九纺织有限公司的前身—柯岩针纺服装厂,当供销员。七年的部队经历,磨练了陈柏兴的意志,更开拓了他的眼界,由于头脑灵活,肯吃苦,他的供销工作干得得心应手,成绩出色,1980年被提任为厂长,从此一干就是30年。
柯岩针纺服装厂创建于1976年,到1980年陈柏兴任厂长时,只有30多张机台,100来名员工。陈柏兴上任后,凭借几年的供销经验,注重把握市场行情,致力开发化纤、麻棉混纺面料,使企业产品不断翻新,质量不断提高,销路越来越好。1985年,企业利税就超百万元,成为当时全县纺织行业的领头羊。在陈柏兴的带领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厂区已整体搬迁至柯岩路南工业集聚区,新厂区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职工达600余人。2008年,企业实现销售2个亿,创税留利500万元。陈柏兴,不仅在个人创业上获得了成功,同时也为一方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当地一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民说话的好代表
认识陈柏兴的人,都不叫他名字,而是称他“老百姓”。这既是他名字“柏兴”的谐音,也与他善为民说话,乐为民办事有关。用陈柏兴的话来说,就是“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陈柏兴是绍兴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也是绍兴市第四届、五届人大代表,同时还是绍兴县第五届、六届政协委员。在这一系列光荣而又神圣的政治待遇背后,陈柏兴交出的是一份份令选民和群众满意的答卷。作为连续四届的县人大代表,他深知“代表”两个字所包含的份量和责任。多年来,在每一次人代会前,他总要深入车间和选区,与群众交流信息,听取心声,同时加强与企业家人士沟通和联系,听取意见,再经过深思熟虑,以“代表议案、建议”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文明路是柯岩境内的南北主干道之一,北端经铁路弥陀道口与104国道相连。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文明路往来车辆不断增多,道路现状与社会发展显得不相适应。尤其是弥陀道口,由于建设时间较早,道口狭窄,车流量大,经常发生交通堵塞现象,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陈柏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0年,他以县人大代表的身份,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改造该道口,并彻底集中整治文明路。相关部门对该建议相当重视,及时落实了整改措施,道口得到了拓宽改造。
2004年,柯岩街道多数居民都喝上了甘甜的小舜江自来水,但因种种原因,柯东片的海山、澄湾、丁巷等6个村(居)及7家企事业单位的1.5万居民,喝的仍是由柯岩自来水厂供应的自来水,由于水厂取水口积淤严重,水厂过滤设备欠缺,加上河道环境污染等因素,自来水经常混浊不堪,质量令人担忧,尤其到夏天水质更成问题。2004年5月,陈柏兴得知这件事后,直接向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写了一份详细的建议,反映了6村7厂的饮水问题,县人大常委会领导高度重视,当即批转有关工委督办。当年6月,街道办事处与自来水公司达成协议,由街道投资150万元,自来水公司组织实施改造,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清澈的小舜江水就流进了千家万户,受益老百姓不约而同称赞陈柏兴办了一件惠民事。
在连续四届的代表生涯当中,类似的建议,陈柏兴每年都要提上好几条。他说:老百姓有困难,但不知道向哪里去反映;我作为人大代表,应义不容辞地为老百姓说话。看到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老百姓高兴,其实我更高兴,因为这就意味着,我这个代表是称职的。
帮困济贫的善心人
陈柏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今虽然日子过得好了,但年轻时的苦日子,以及后来的艰苦创业历程,却教会了他感恩和付出。
多年来,陈柏兴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倾情回报社会。他的企业是一家福利企业,他除了吸纳广大外来打工者,解决附近村(居)剩余劳动力的同时,不忘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最多时,全厂招收了46名残疾职工,至今厂内还有26名。对这些残疾职工,陈柏兴总是细心合理地安排岗位,为他们提供一个安身立业的温暖之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
2006年,澄湾村村民杜仁水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巨额的医疗费,让他全家陷入了困境。此时,杜仁水的女儿在陈柏兴的企业工作,当陈柏兴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拿出2000元钱送到了这位职工的手中,并迅速在全厂发出号召,很快募集到职工捐款1万多元,这笔爱心款,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陈柏兴还先后资助了多位贫困学生,直到他们完成义务教育。每到逢年过节,他还派专人,买来新衣服、学习用具等礼物,带上压岁钱,前去看望慰问。原彤山村的王优美,是陈柏兴企业的一名员工,她丈夫早逝,留下一个女儿相依为命,更不幸的是她自己重病缠身,生活非常艰难。陈柏兴了解情况后,又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不仅自己捐出了1500元,又发动企业党员捐款6000元,企业还拿出5000元的助困金,另外陈柏兴又向外募得捐款4000元,共计26000多元,送到了王优美手上。此后,还与她女儿结成了助学对子,一直资助其女儿完成义务教育。如今,这位助学对子已长大,并且成家立业。这两年春节前夕,街道人大工委连续组织代表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陈柏兴总是带头捐款。
陈柏兴说:帮贫济困,不仅是一名人大代表的义务,更是一名企业家的责任。贫困生活的滋味自己尝过,体会很深,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应当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能让困难家庭在自己的帮助下渡过难关,生活变好,那是最开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