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香榧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
发布日期:[2008-03-05] 浏览
于庆国
    香榧作为树,系第三纪孑遗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香榧作为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名果,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浙、苏、皖、赣等10个省区,但重点是我市的会稽山区,栽培面积最大、商品产量最高。产区集中在诸暨市赵家镇、斯宅镇,绍兴县稽东镇,嵊州市谷来镇、竹溪乡等,目前栽培面积7万余亩,其中盛产林4.5万亩,2006年产香榧105万公斤,产值1.47亿元。诸暨、嵊州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香榧产业已逐步成为当地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目前香榧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低
    我市香榧基地在发展上偏重数量发展,忽视质量提高,在管理上大都粗放管理,如基肥不足,抚育管理不及时等。一家一户传统的小农经济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造成摘青,处理不及时,过度施肥或施肥不科学,使香榧的香气、鲜味、松脆度等质量下降,加之使用劣质花粉,使香榧的外形和品质发生变化。由于集约化水平较低,香榧的效益和质量相差悬殊。
    2、投入不足,扶持力度不大
    香榧虽然是高产出的干果树种,经济收益期长,但成长期长、投入大,一般农户难以承受。同时,由于科研经费短缺,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因此品种选优改良工作落后。长期的无性繁育、随意采穗、不同的栽培环境和管理,品种已经产生较大分化,产量品质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没有建立良种采穗圃和规模较大的良种壮苗繁育基地,良种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较大地影响了香榧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3、经营分散、品牌杂乱,产业化程度低
    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香榧树零星分散到一家一户经营,难以进行统一的集约化经营;二是加工企业(农户)多、规模偏小;三是品牌太多,太杂,使销售市场鱼龙混杂,销售香榧的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不利于市场发展;四是没有建立协会组织,发挥不了产业协会的作用,影响了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香榧是一个朝阳产业
    香榧干果营养丰富,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老少皆宜。由于栽培面积小,产量小,在市场上长期供不应求,价格坚挺,每公斤在80-100元左右,精加工的炒香榧每公斤可达150-160元左右。在诸暨枫桥等地,有“一年丰收,三年吃穿不愁”的佳话,香榧收入占当地农业总收入的80%,群众称香榧树为"摇钱树",对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香榧是目前干水果中经济效益最高的树种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有关专家分析,就目前全省香榧现状来看,香榧的产量约为山核桃产量的十分之一,如果十年后香榧的产量能达到目前山核桃的水平,即使是维持目前山核桃的市场价格,香榧的效益仍然十分可观。可见,香榧是一个朝阳产业。
    为提高香榧产业的组织化程度,把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加强香榧良种良法普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标准化生产,整合行业力量,促进香榧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必须切实加强香榧这一重点产业的管理和指导,做大做好香榧特色经济这一文章。
    三、发展香榧产业的对策建议
    1、明确产业发展导向,搞好发展规划
    首先,市委市政府要把香榧发展列入今后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将加强香榧产业的发展列入全市兴林富民重点工作予以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明确落实和出台各项资金扶持政策。
    其次,要有一位市领导分管香榧生产,做大做强香榧特色产业,高质量地建设省级林业特色香榧示范基地,搞好香榧品种改良技术改造试点工作,加快香榧发展速度。
    第三,编制绍兴市香榧发展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划分不同功能区。如可将我市中部的会稽山脉作为香榧主产区大力拓展种植范围和面积,并将小舜江上游生态保护与发展香榧生态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几年的努力将会稽山区全部发展为香榧林。
    2、抓好种苗培育,加强原产地保护
    要把苗木繁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要进一步扩大香榧种植面积,要研究香榧作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因为投产期长,种植香榧一定要有大的苗圃、信誉好的企业引种或购买接穗,并要加强前期技术管理。要采取措施,对香榧实行原产地保护。制订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大力宣传推广这些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来规范香榧产业。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和奖惩措施,使严格按标准生产加工的榧农和企业得到鼓励,不按标准生产的受到处罚,以提高香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加绍兴香榧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3、依靠科技,增加投入,搞好服务
    鉴于香榧投产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有关专家建议,可以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增加投入前期收入。比如在要发展香榧的地块先种上桃、梨、樱桃等两三年就可见效的经济林,或者在板栗地中套种香榧,在茶叶基地中套种香榧等。总之要根据农户的承受能力,采用以短养长和分步实施的思路,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一是设立香榧发展基金,主要用于香榧科研、新产品开发、加工设备的研制和更新、无公害香榧标准的推广使用等,奖励名牌产品、绿色农产品开发,奖励对绍兴香榧发展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是加大科技兴榧力度。建立市级香榧研究所,并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协作,加强对香榧古树的保护、香榧种质资源选优、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大力推广应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和营林新技术,不断吸收、借鉴和应用其他产业的先进技术,促进我市香榧生产的发展。
    三是建立全市香榧产业协会,协调香榧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协会与榧农、企业的联系,强化协会有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促进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与协作,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四是鼓励产权流转,提倡适度规模。大力鼓励个私业主开发香榧基地。要鼓励企业自办基地和承包经营基地,还要鼓励和支持榧农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培养有一定规模的香榧种植大户和高质量的香榧基地。同时要扶持、培养和发展几家集香榧种植、收购、加工制作、市场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走出一条以协会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4、旅游互动,加强品牌宣传
    目前全省唯一的“香榧森林公园”正在诸暨赵家建设, 我市可在此基础上,将绍兴县稽东镇千年香榧林与之相连,建成绍兴市千年香榧林绿色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与我市旅游事业互动。在经营模式上,将香榧这一具有绍兴特色的绿色森林产品列入“绍兴名特优土产品”在我市各旅游点作为绍兴特产加以推介,以利于将香榧食品推向全国各地。
    提升香榧品牌,培育省级以上香榧著名商标。我市虽然长期来有响亮的香榧品牌,但离真正的名牌产品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要打响绍兴香榧的品牌优势,依靠科技,通过加强品牌质量的监督管理,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商标产品,树立和扶持几家质量上乘、信誉卓著的企业品牌,打造香榧名牌精品,做大做强绍兴的香榧产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